首页
古诗
诗歌
读书
我的
叔本华
德国
收藏(0)
人气(4885)
主页
作品
语录
简介
如果我们不是由于自己的而是别人的痛苦所激动,以致于哭,那么,我们哭是因为我们在这个人的命运中看到全人类的命运,从而首先是看到自己的命运;所以,通过老远的绕道总还是为了自己而哭。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281)
“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内在内容,是世界的本质: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只不过是意志的镜子。因此生命不可分割地伴随着意志,有如影之随形;有意志,也就有生命,有世界。因此对于生存意志来说,生命是确定不移的,只要我们怀抱着生存意志,我们就决不能对我们的生存忧烦,哪怕是在临死的一刻。”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213)
爱情与其说是一种感情,不如说是一种疾病。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274)
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573)
一个人渴望什么,他就会相信什么。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275)
越是内心里有欠缺,他越是希望在别人眼里被看作幸运儿。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446)
许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运确实就是因为他们脸上常常挂着一副愉快的笑容——这使他们赢得了别人的欢心。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为妙,并从哈姆莱特的不朽名句中认识到这一道理:一个人会微笑着,微笑着捅你一刀。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306)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叔本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气(215)
另一个证据是:通常我们感觉,快乐并不像我们所向往的那样强烈,而痛苦要比预料的强烈得多。 有人宣称,世间快乐多于痛苦,或两者至少相抵。欲验其真伪,可作一简单比较:一只动物正大嚼猎物,则食肉者与被食者的感受 孰强孰弱?
叔本华
·
《论世间苦难》
人气(266)
几乎所有形而上学都把恶解释成某种否定性的东西,这是我了解到的最荒谬之事。因为恶恰恰是肯定性的,是不言自明的;而善,即安乐幸福,则是否定性的,无非是欲的停止或痛苦的消除。
叔本华
·
《论世间苦难》
人气(273)
正如一条平缓流动、无所遮挡的河,随顺己愿的,我们从不注意或觉察,这是人和动物的天性。若我们需注意到什么,则我们的意志必先遭遇挫折,必先经历某种震惊。 反之,举凡与意志相违、相妨、相抗,即一切不快不幸之事,总是立刻引起我们重视,清楚直接。 周身无恙,我们了无所知;但当方寸之躯被鞋夹痛,我们不去想整体的成功,反倒只想细枝末节,或那些不断激扰我们的事物。 有鉴于此,我常要人注意:安乐幸福是否定性的概念,痛苦则是肯定性的概念。
叔本华
·
《论世间苦难》
人气(273)
如果我们生活的直接目的并非受苦,那我们的存在就是世界上与其目的最不相符的东西。世间充斥痛苦,欲求产生痛苦,这样如影随形、无穷无尽的悲苦困窘竟然毫无意义、纯属偶然,这样的设想未免荒谬。的确,个别的不幸是偶发事件,但不幸就总体而言却是定则。
叔本华
·
《论世间苦难》
人气(211)
在纠缠我们的种种苦恼中,时间的逼迫是重要的一个。时间从不容我们喘息片刻,而是执鞭追赶,有如监工。除非我们被交付给无聊,否则时间不会停止迫害。
叔本华
·
《论世间苦难》
人气(386)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取悦我们所需要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617)
伟大就是伟大,不凡就是不凡,实毋须谦逊,如果从塔的基底量起至塔尖是三百英尺,那么从塔尖至基底也应该是三百英尺,不会短少一丝一毫。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587)
甚至最珍贵和最伟大的事物也受到忽视;对真理和伟大能力的憎恨。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570)
我们必须限定我们的希冀,抑制我们的欲望,缓解我们的愤怒; 并且,要永远记住,个人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他应具有的东西的极少的部分。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539)
所谓属于后世的人,其实是属于人性全体;他的作品不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或时代风味,所以他的作品不能取悦于他的同时代人,人们不了解他,他也像陌生人一样生活在他们之中。人们比较欣赏能够窥见他们所处时代之特色,或者能够捕捉此一刻的特殊气氛之人,然而如此得来的名声却是与时俱亡的。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340)
智者们的这些特殊需要,方使他们能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的美中,得到无穷尽的快乐,这些快乐是其他人不能领略的。我们需要使那些满脑肥肠的人得到这些快乐,而他们又不需要且不能欣赏这些快乐。这就像期望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再次陷入爱河一样。具有享受无穷尽快乐之天赋的人,他们过着两种生活--私人生活和睿智的生活。睿智的生活逐渐成为他的真正生活,私人生活仅是达到睿智生活的手段而已……无知人的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形式,是活的坟墓。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324)
普通人耗神于如何打发时间;精干的人却耗神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叔本华
·
《叔本华人生哲学》
人气(475)
上一页
第7/
3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