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
诗歌
读书
我的
叔本华
德国
收藏(0)
人气(4618)
主页
作品
语录
简介
年轻时,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如同在剧院里等待大幕开启的孩童,兴奋而迫切地期待即将上演的一幕好剧。对现实将要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实际上是一种福气,在对真相一清二楚的人看来,这些孩童有时如同一群无辜的少年犯——并非是被判死刑,而是被判要活下去,但对这一判决所深含的意义,他们并不会明白。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331)
作为个体的人,在无限的时空中只自觉是有限的,同无限的时间与无际的空间相比,自身近乎一个消逝的数量,投身于时空的无限。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299)
乐观主义的理论学说不仅虚假,而且相当有害。它将生活表现成一种令人羡慕的状态,所谓的幸福就成了生活的目的。如若从这一观点出发,每一个人都会将自己对幸福和快乐的要求视为最理所当然的。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374)
然而事实上,正如婆罗门教、佛教以及真正的基督教认为的那样,将劳心劳力以及最终的死亡视作生活的目的,这才是更为正确的观点,正是因为这些痛苦、磨难,才导致了人们否定生存意志。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340)
每当有人诞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生的钟”上好了发条,为的是一段接一段、一拍连一拍地重奏那已响起过无数次、连听都不愿再听的街头风琴的调子,即便其中存在着变奏也不足为奇。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427)
天才真正的认识对象只是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和总体。对事物个别现象的研究是一般才能的人的本职工作。其探究的对象始终是自然科学范围内的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321)
为错失享受幸福或快乐的良机而后悔悲伤,这是多么的愚蠢啊!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218)
在柏拉图的《菲德洛斯篇》中,柏拉图使苏格拉底将这一问题以否定的形式提了出来:“你觉得在不清楚整个宇宙的基本本质前,有可能恰当地了解灵魂的基本本质吗?”这也就是说,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间互相诠释,并且以此来证实两者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物。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192)
每个人都匆匆前行与奔驰,就像不断前进、做出各种动作以保持身体平衡的走钢丝者——这样的世界,幸福无从说起。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198)
当两个年轻时的知己,分别了大半辈子,在暮年之时又再度重逢,两位白首老者间相互激起的就是“对自己一生全然彻底的幻灭与失望”感,因为只要看到对方,就会唤醒自己对早年生活的记忆。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227)
在即将达到人生终点之时,蓦然回首,大部分人会发现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暂时”地活着,他们会很惊讶地看到:自己未曾留意回味就任其消逝的东西恰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是他们自始至终都在期待的东西。总的来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被希望愚弄之后,一头扎入死亡的怀抱。
叔本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气(193)
因此,天才的作品贡献给各个时代,但这些作品通常只在后世才开始获得承认。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327)
一千个傻瓜凑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理智的人。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465)
很值得我们羡慕的人是没有的,很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却难以胜数。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388)
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269)
文学家从熙熙攘攘,迷宫般混乱和似水流淌的人类生活岁月当中,提取了单独的一幕,甚至通常只是人的某种情绪和感触,以此让我们看清楚人的生活和人的真实本质。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374)
愿望无法实现的苦痛与悔疚留下的苦痛相比,是不足道的:前者的前景是开放的、无可估量的将来时光,但后者面对的是无法挽回地成了既成事实的过去。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272)
总而言之,简朴——它习惯于与真理密切相连——是一切艺术、一切美、一切思想性描述都必须谨守的不二法门。至少,偏离这一法则总是危险的。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242)
我们当然就可以奠定这 样的理论:享受现时此刻并使之成为生命中的目 标就是最大的智慧..,因为只有现时此刻才是惟 一真实的,其他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想法和念头而 已。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把这种做法视为最大 的愚蠢,因为在接下来的一刻不再存在、像梦一 样完全消失无踪的东西,永远不值得严肃、认真 的努力争取。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481)
天才所直观看到的是一个迥然有别于其他人所看到的世界, 在常人的头脑里,并没有事物的完全纯净和客观的图像,因为常人的直观认识能力一旦没有受到意欲的推动而活跃起来,它就会变得疲倦、懈怠 这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并没有足够能量可以自发地、在缺少目的…的情况下纯粹客观地认识这一世界
叔本华
·
《叔本华思想随笔》
人气(326)
上一页
第3/
3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