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点滴的暖,这世间的好
2018-09-06 06:56 5316阅读
有时一碗凉面,会让你吃出人生的美好。
武汉是火炉城市,夏天吃凉面可以消暑。据说,一碗凉面,外加一碗冰绿豆汤,吃起来特别爽,只要你吃过一次,就会对这道美食念念不忘。
真的么?我不禁心生向往。
那是去年的一个夏日,我到单位食堂过早,黑板上写着有凉面。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虽常吃热干面,对凉面却不甚了解。
排队的人很多。轮到我了,我把碗递进窗口,师傅抓了一把细而亮黄的面,放进我的碗里。这面比热干面更细,跟银丝细面差不多,冰凉冰凉的。师傅说,面煮熟后在冷水里浸过,之后捞出来摊开晾着,并淋了香油,所以面条一点都不粘连。
之后,他在上面撒了些黄瓜丝、绿豆芽和腌菜之类,再浇上些芝麻酱,递给我。
原来这就是凉面。
我笑自己孤陋寡闻,竟不知道凉面是这样子。
还没完。窗口外有一张长桌,上面摆满葱、香菜、辣椒、酱油和醋等作料,自助用。我端着拌好的凉面,在桌子前徘徊,想着再要配些什么才好吃。
食堂的大厨吕师傅,透过玻璃看到了我的犹疑,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厨房里出来。他满头大汗,一边用毛巾擦着脸,一边走到我跟前,悄悄告诉我:“作料可随便搭配,但如果加点醋,凉面会特别好吃!”
是吗?我感激地看着他,忙不迭地说谢谢。吕师傅笑着,依旧擦着汗,转身回厨房。
吃凉面要加醋。大厨特意告诉我的。
我是第一次听说。
果然,加醋的凉面好吃极了。而且,那是我吃过的最美的一顿早餐。
那碗凉面,让我至今念念不忘。其实更让我难忘的,是吕师傅的热心肠。凉面和热心肠这两个词,不经意地碰在了一起。
这世间的美好,除了那凉面的美味,更因那人与人之间点滴的暖。
后来吕师傅离职了。我时常想起那张擦着汗的脸,想起他专门从厨房里出来,告诉我凉面要加醋的那份友爱和善良。
它提醒我,这点滴的暖,这世间的好!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另外一件事。
单位搬到新址前,我的科室在临街的一栋房子里办公。我经常站在窗前,看着往来的行人和车辆,还有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
我注意到一位中年环卫女工,她穿着黄色的工作服,戴着黄色的草帽,扫着地面上黄色的落叶。她的两只手臂被晒得漆黑,但有力,总是把树叶扫得哗哗作响。
风一阵阵吹过,黄叶又很快落满干净的路面,似乎永远也扫不完。她从头再来,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我看不清她的脸,她的腰弯得很低,因为竹扫把磨损厉害,变得很短了。无论你何时看到她,她基本上都在忙碌。落叶不让她休息,行人扔下的烟头不让她休息。
她偶尔停下,多半是为了擦一把额头上的汗。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发现了她的辛苦。我错了。
有天中午,我看见单位门房的黄师傅,在院子里找了半截竹竿。他一边用手抹掉竹竿上的泥巴,一边往外走。
门外就是那位女工,正在弯着腰扫街。黄师傅走过去说:“把竹竿插进扫把里,你就不用那么弯腰了,会轻松些。”
那一刻,环卫女工终于抬起头来。她甚感意外,又无比欣喜,当即把竹竿插进扫帚中间。黄师傅又用找来的塑料绳,帮她绑扎实。插了竹竿的扫把,一下子变长了,用起来果真轻松了许多。女工连声说:“谢谢师傅了!”
目睹着这一幕,我的眼眶有点潮湿。
黄师傅不久也走了。他的身影连同那根竹竿,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想,他也一定驻在环卫女工的记忆里。
这个瘦矮的老头,跟环卫女工素昧平生。联系他们的,是人性中那份本真的友爱和关怀。他们都是那样的小人物,几乎不会有谁关注,可他们在这个人间,却散发出如此美好的善的光芒。
生活太喧嚣,我们的心变得冷漠。可是,那一滴滴的暖,偏偏是我们心灵不可或缺的营养。它不只是一碗凉面,也不只是半截竹竿。很多时候,因为有了它,我们才会变得平和安宁;因为有了它,即便受伤也不至于太过绝望。
那小小的暖,折射出人性的美,它与一个人的卑微或优越无关,它与人类的善良有关。在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还有什么比善良与友爱更宝贵,更让人心安!它是人类最初的美好,也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可要记得,这点滴的暖,这世间的好。
作者简介
李战荣:笔名小荣,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小荣之声创始人。现供职武汉出版集团。平时爱好读书、写作和朗读。朗读风格独特,声音甜美、真实、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