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
诗歌
读书
我的
搜索
综合
古诗
诗歌
图书
美文
句子
筛选23102条结果
鲁米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是一位13世纪的波斯诗人,属于苏菲派神秘主义传统。他以其深邃的灵性诗歌和哲学思...
〔其他〕鲁米
I made it this way... so that perhaps, the boys who were lost in the war might stand and go home again... 我就是要让它这样走……或许只有这样,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孩子们才能重新站起来,重返家园……
大卫·芬奇 · 美国
692人读
徒弟们听好了 好好活动 好好学习 好好游戏 好好吃饭 好好休息 要过一个开心有趣 精神百倍的人生 龟仙流派与你们同在
鸟山明 · 日本
692人读
珠丸之珍,雀不祈弹。 金鼎之贵,鱼不求烹。 富贵长生,天作主由不得我。 钢骨正气,我作主由不得天。
郭德纲 · 近现代
692人读
所谓初者,始也。真者,不假也。戒者,禁止也。谓世人始初无假之真性,本自天命,无思无为,自然而然,无善可修,无恶可作,故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万法从自性中生,一念思量,保为变化。思量作恶,化为地狱恶鬼。思量修善,化为天堂善神。邪淫化为犬豕,躁暴化为兕虎。嫉妒化为蛇蝎,仁慈化为圣贤。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自性变化
·
692人读
约翰福德以爱尔兰为背景的电影《沉默的人》里有人劝巴里....喝威士忌:“要水?”“想喝水的时候我只喝水,想喝威士忌的时候我只喝威士忌。”他回答说。作为电影场面虽然生动有趣,但实际上那样的人莫如说是少数派,大部分人则加少量的水。“那样才能喝出威士忌味儿”。他们说。
村上春树 · 日本
692人读
这是巴纳姆与贝利的马戏世界,一切都将假的透顶,但如果你相信我,假将成真
陈果 · 近现代
692人读
人是过渡,是自然与精神间一座狭长而危险的桥梁。他内在的使命是走向精神,走向上帝,而热诚的内在渴望则驱使他回归自然,回归母体:他的生命战战兢兢地摇摆在两种力量间。
赫尔曼·黑塞 · 德国
692人读
无辜,平静,像个孩子。他仍然活在无邪中。在他面前,所有我们赞许和迫切行动的事突然显得愚蠢而令人厌恶。见鬼去吧,所有的鲜血!我们感到羞愧。不过据说战争期间,连将军们也时而感到羞愧。
赫尔曼·黑塞 · 德国
692人读
我看见月亮又落进盆里了,就小心地端进屋子,结果月亮没有了,换成了灯。 我试了很多很多次,终于感到了厌倦,不是对失去,而是对获得。 这时心里倒常常出现了月亮。
顾城 · 中国
691人读
无论被称为精英意识还是被称为孤立的世界,世上也应该在某个地方保留一两处这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天地。
村上春树 · 日本
691人读
Disbelief is more resistant than faith because it is sustained by the senses. 不信任比信任更顽固,因为它是由感官支撑的。
马尔克斯 · 哥伦比亚
691人读
我对人类前途的展望,是一种宏大而美丽的悲观。只有走在路上,使一切都活动起来,我们才会凭借着山河找到大量的真实细节,真切感受到在天地间活了一次,也许不错。
余秋雨 · 近现代
691人读
我信仰般追随你 你追随死亡
北岛 · 近现代
690人读
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虫的错, 彼此不过遵循着本来的道路生存着, 谁都没有罪
漆原友纪 · 日本
690人读
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上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不勉带点凄凉。 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 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完不了
张爱玲 · 近现代
690人读
男人的心,说声变,就变了。
张爱玲 · 近现代
689人读
“喜欢我到什么程度?”绿子问。 “整个世界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嗯——”绿子略显满足,“能在抱我一次?”
村上春树 · 日本
689人读
指尖已经磨出了白骨,他在温暖的春夜中疾驰而过,一边求生,一边腐烂
尼罗 · 近现代
689人读
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针,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
郭敬明 · 近现代
689人读
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他的拱形的棕色的肚皮。肚皮僵硬,呈弓形,并被分割成许多连在一起的小块。肚皮的高阜之处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下滑趋势,被子几乎不能将它盖得严实。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
卡夫卡 · 奥地利
688人读
上一页
第48/
1156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