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
诗歌
读书
我的
文化苦旅
余秋雨
语录( 228)
作品语录
作品简介
更多作品
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16)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象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晚辈。 它,就是都江堰。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30)
斜躺着,看白云,听蝉鸣,传闲话。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327)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07)
人民 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 命。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320)
历史不只是印刷在课本上,而是掩埋在大地深处。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371)
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409)
我到过一个地方,抽象得像寓言,神秘得像梦境。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66)
世间的种种定位毕竟都还有一些可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对这种可选择性的承认与否定的幅度,最终决定著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或者说大一点,决定著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生命潜能和更新可能。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352)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68)
浅渚波云影,小桥流水江村。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34)
如果人生和历史 都是拔离了琐碎事物的建构, 那么它们也就不属于现实世界。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453)
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 ,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557)
艺术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乱世中温暖人心。 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67)
人类总是缺乏自信, 进进退退,走走停停, 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 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 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 人们在虔诚膜拜, 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41)
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他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11)
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 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 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甚么呢? 如果辉煌的历史 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 那么再过千年, 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 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 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 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 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242)
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
余秋雨
·
《文化苦旅》
人气(425)
上一页
第9/
1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