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你做你内心觉得正确的或善的事情时,人才会有愉悦的心情。
所谓哲学,指的是耶稣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
大多数人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把这个世界的存在和我们自己的存在视为一种理所当然,几乎不曾向自己发问“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只是任凭自己淹没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
但要想了解不同哲学家的思想,首先要明白他们的课题,即他们每个人关注、质疑的事项是什么,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哲学家会企图探讨哲学的所有领域。
神话的作用便是为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寻求一个解释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世界由“无定”所构成),即生成万物的本原是无定的,混沌的,它既没有具体的性质,也没有任何具体的形状,还没有固定的大小。
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北欧神话相信当万物消亡,新的生命将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环的。
“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赫拉克里特斯还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他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苏格拉底曾说:“知其善而不行,是其不知;知其善而力行,才是真知。”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最著名的哲学名言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好奇心:不要过分习惯这个世界
当人类成长时,慢慢习惯了世上的一切,也慢慢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心。而哲学家总是如孩童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修昔底德有一个观点即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安纳克西曼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作“补偿原则”。
只有对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心存好奇和敬畏,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追求生活,创造生命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
因此,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问四个问题:它是什么?由什么东西组成?被什么创造?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代表了亚里士多德的四个原因,即“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它是对事物变化的一种解释。